?
過好吃苦關
中國有句諺語叫“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說,吃得了大苦,才能成得大器、干成大事。
神仙灣邊防連原副營職指導員潘曉宇是新疆大學國防生,畢業(yè)時主動申請到邊防連隊,在海拔5380米的高原風雪哨卡,他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一干就是6個年頭,去年5月被破格提拔為新疆軍區(qū)某裝甲團副政委。他有三條體會:缺氧不能缺精神、艱苦不能怕吃苦、奇寒不能冷卻熱情。
要想有蝶變之美,先要經(jīng)受破繭之痛。有的國防生之所以對部隊“水土不服”,主要是對基層工作中的種種艱苦和辛苦思想準備不足,經(jīng)不起風雨摔打。事實證明,這一關邁過去了,前面就是一片藍天;邁不過去,腳下就可能是一片沼澤。
過好本領關
同學們從大學拿到的畢業(yè)證,只是部隊這所大學校的“入學證”。
你們的學長、曾任20集團軍“楊根思連”指導員的范超幸,是鄭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畢業(yè)的河南省首批國防生,后來考到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碩士研究生。由于軍事素質(zhì)不夠過硬,有一次集團軍組織軍事技能考核,機關領導直接點名,叫他不要參加考核了,怕拖團里后腿。當時他很“傷”自尊。從此,他惡補“軍事課”,一個月跑壞三雙膠鞋。后來,他任連隊指導員時,把連隊帶成了全軍先進。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國防生干部理論儲備豐富,但軍政素質(zhì)“先天不足”,補齊這個短板,就要有強烈的二次學習意識。首先要多向戰(zhàn)士學習,把訓練當專業(yè)、把打仗當事業(yè),少些學生味、書生味,多些軍味兒和兵味兒;少些“嬌氣”“躁氣”,多些銳氣和血氣,盡快實現(xiàn)二次“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