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備賽帶來的改變
比武很快就結(jié)束了,但對于學員王征來說,他的征程遠沒有結(jié)束。
他的對手是自己。在此次被推薦參加的戰(zhàn)斗三公里比武中,論成績,他排不上前十;論進步,他是最明顯的一個。
王征體格健壯,長跑耐力非常出色,但肢體靈活性較差,戰(zhàn)斗三公里中的匍匐前進一直是他邁不過去的“坎”。
為此他下了很多苦功夫,爬壞了2副裝具,手膝肘上的皮磨掉一層又一層。
的確,辛苦的付出沒有白費。比賽當天,他不僅破了自己匍匐前進的紀錄,在武裝奔襲、手榴彈投擲上再創(chuàng)新高。他直言:“比武幫我突破了瓶頸,我想再努力一把,摸一摸自己的‘天花板’究竟在哪里?!?/p>
對很多參賽學員來說,比武帶來的不僅是“量”的積累,更是自身“質(zhì)”的突破。
被抽中參加教學法比武的王文堯一度情緒低落。他性格內(nèi)向不善交際,隊伍前說話還容易磕巴,他覺得自己缺乏教練員的氣質(zhì)。
可被抽中了,就不能輕言放棄。他一邊向教員學習編寫教案,一邊努力克服缺點。他對著同學練表達、對著鏡子練身姿、對著操場練口令,常常熄燈后在宿舍外的草地上,借著路燈一遍遍地出情況、拉流程。
比賽當天,當受訓人員意外做出錯誤動作時,王文堯靈機一動,沒有按既定內(nèi)容講下去,而是抓住機會講解錯誤形成的原因及克服方法,這一細節(jié)的處置當場受到考官好評。
獲得小組第一的他,雖然沒能在決賽中脫穎而出,但心態(tài)卻很平和:“相比結(jié)果,整個過程才是收獲最多的地方?!币粓霰任湎聛?,王文堯漸漸變得開朗起來,還遞交了骨干申請書,希望在更多崗位鍛煉自己。
學員常雨康是個不折不扣的“科技迷”,擺弄電子產(chǎn)品是他的強項,但對經(jīng)典戰(zhàn)例卻是一竅不通。于是他從零學起,對20個戰(zhàn)役進行深入分析,最后作為抽點選手的他成為一匹黑馬入圍決賽。
“群眾性大比武既是練兵契機,也是提升能力素質(zhì)的平臺?!痹撛侯I(lǐng)導說,成績只管一時,能力素質(zhì)才是立身之本。我們要立起著眼未來的導向,引導學員在練兵備戰(zhàn)中久久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