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本臨時國會開幕 安倍晉三演講罕見示好中國)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日本召開了本年度國會臨時會議,這是安倍晉三第二次上臺執(zhí)政以來,重組內閣后的首次國會,此次國會臨時會議將就如何增強地方活力、提高女性的社會參與度、完善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防治等相關法案進行審議。
雖然,日本民眾極力抗議的“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等相關法律修正案”被推遲到了明年春季國會審議,但是,在昨天的施政演說中,安倍所提及的“中日友好重要性”還是引發(fā)了各方的關注,因為這與其本人一貫右翼保守的風格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安倍在公開演講中向中國示好呢?
安倍:為了在中日兩國間建立穩(wěn)定友好的關系,希望能盡快實現首腦會談。通過對話發(fā)展戰(zhàn)略互惠關系。
一向渲染中國威脅論的安倍首相在演說中提及中日友好,日本共同社報道“十分罕見”,但是在釣魚島問題、歷史觀問題上安倍在演說中并沒有進一步表述,對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等安保政策也是匆匆?guī)н^。社科院日本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呂耀東認為,這 180度轉彎是源于國內的政治壓力。安倍重提進一步發(fā)展歷來重視中日經濟聯系的“戰(zhàn)略互惠關系”,呂耀東認為,中日關系不能只提2008年的發(fā)表的《關于推進戰(zhàn)略互惠關系的聯合聲明》,而要追溯到1972年恢復邦交后的四個重要文件:
呂耀東:中日兩國是建立在四個政治文件基礎之上的,不僅僅是要提到現在的戰(zhàn)略和互惠關系,而是要回到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軌道上去,安倍才能夠真正的理解中日關系從邦交(正常化)走到現在它是一個歷史的過程。
安倍上臺后,外交出訪頻繁橫跨幾大洲,被稱為史無前例的“俯看地球儀外交”,但是回到家門口卻遭遇近鄰的冷戰(zhàn)。 昨天,2000名日本市民聚集在國會附近,手牽手,高喊“阻止安倍政權暴走”,抗議安倍政府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提高消費稅等舉動。外交部發(fā)言人華春瑩表示,重提中日友好,日本需要拿出實際行動:
華春瑩:中日關系的問題上,中方的態(tài)度是明確也是一貫的,那么我們認為中日關系保持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符合雙方的利益,也有利于亞洲地區(qū)的和平問題與發(fā)展,目前中日關系出現了這樣的局面,癥結大家也都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我們希望日方還是要拿出實際行動來為切實的改善和發(fā)展中日關系來創(chuàng)造條件。
除了外交,安倍在演說中還表示了發(fā)展地方經濟的決心,并稱年輕人是阻止危機、活躍地方經濟的關鍵,他表示今后將采取改善融資規(guī)范等措施支援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
安倍:將把經濟放在首位,同時實現經濟復蘇和財政重整,保證經濟處于良性循環(huán)。安倍內閣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使每一個日本人都感受到經濟的復蘇。
此外他還說,今后將放寬簽證限制、增加免稅店,進一步吸引外國游客,建立以地方為中心的觀光立國政策。經濟成長戰(zhàn)略的重點,安倍強調 “提高女性活躍度”。
量化寬松、財政刺激、和刺激民間投資被稱為安倍經濟學中的經濟三支箭,現在幾項政策是否箭減命中目標?呂耀東對此表示懷疑:
呂耀東:安倍上臺以后提出了所謂的安倍經濟學,那么安倍經濟學這三支箭已經射出去了,帶來的日本經濟的預期并不是像他所想象的那樣能夠真正的實現日本走出通縮,安倍第二次組閣他也設置了許多有振興日本經濟的措施,尤其設立了地方創(chuàng)生相,更多的還是因為日本的民眾并沒有從安倍經濟學這三支箭的效果之中得到更多的實惠,現在安倍也需要挖掘日本的經濟增長點,更多的還是通過地方經濟的振興來不僅僅是惠及于民,而且對整個安倍的經濟學也是一個提振。(記者蘇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