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低工資包含“五險一金”嗎?
每當最低工資標準發(fā)布后,很多網友會問,最低工資里是否包括個人繳納的“五險一金”?
事實上,對于最低工資標準是否包含個人繳納的“五險一金”,各地規(guī)定不盡一致,所以各地的最低工資的“含金量”也有高有低。
多數地方明確包含在內。如,四川明確,最低工資標準包含個人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有的地方明確不包含,如,北京、上海明確,勞動者個人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不作為最低工資標準的組成部分,用人單位應按規(guī)定另行支付。
新疆則發(fā)布了兩種形式的月最低工資標準,一是含勞動者個人繳納的養(yǎng)老、失業(yè)、醫(yī)療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費用的月最低工資標準,分四個檔次,即1820元、1620元、1540元、1460元。二是不含“三險一金”的月最低工資標準,也分為四個檔次,即1441元、1241元、1161元、1081元。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說,不包含“五險一金”的最低工資標準,其 “含金量”更高。因為用人單位需要另行支付,對于勞動者來說,拿到手的工資也就更多。
最低工資上調誰受益?
在蘇海南看來,最低工資標準上調,對保障和改善低收入工薪勞動者及其贍養(yǎng)人口的基本生活非常重要,同時也會帶動其他崗位工資水平、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等提高。
同時,與最低工資掛鉤的一些待遇標準也會相應上漲。
根據人社部、財政部印發(fā)的《關于調整失業(yè)保險金標準的指導意見》,逐步將失業(yè)保險金標準提高到最低工資標準的90%。按照90%這個標準,隨著最低工資提高,其當地的失業(yè)金標準也會水漲船高。
此外,勞動派遣類員工、試用期員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職工等群體也會因為最低工資的上漲獲益。
根據《勞動合同法》,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于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準。
被派遣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guī)定的最低工資標準,向其按月支付報酬。
此外,根據相關規(guī)定,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guī)定的醫(yī)療期間內由企業(yè)按有關規(guī)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