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18年網絡安全博覽會成都主題展區(qū)。中國網信網 李旭 攝
被攻擊后顯示付款金額為“0元”的超市收銀系統(tǒng),同時操控著16張電話卡實施賬號虛假注冊的“貓池”,能竊取手機通訊錄和短信的手機充電樁……從9月17日到23日,在成都舉行的“網絡安全博覽會”上,90多家參展企業(yè)帶來的展示與體驗項目,給觀眾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網絡安全課。
這是今年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上的一幕。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從2014年開始每年舉辦一屆。本屆宣傳周以“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為主題,9月17日至23日期間舉辦網絡安全博覽會、網絡安全技術高峰論壇等活動。
網絡安全,跟每個網民息息相關。每個網民都希望自己上網是安全的,也都愿意為網絡安全出一份力。一年一度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是網民了解網絡安全狀況的契機,也提醒網民關注網絡安全,參與維護網絡安全。
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42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8.02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為57.7%。2018年上半年新增網民2968萬人,較2017年末增長3.8%。此外,我國網絡購物用戶和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占總體網民的比例均為71.0%,網絡購物與互聯(lián)網支付已成為網民使用比例較高的應用。
我國從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不僅需要抓好基礎設施安全等重大工程,也依靠廣大網民做好自身工作,養(yǎng)成安全上網習慣,不斷提升網絡安全技能,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網絡安全問題等。當危害網絡安全的行為,如同過街老鼠,一露頭就人人喊打,形成不了氣候,網民上網就放心得多。而讓危害網絡安全的行為成為過街老鼠,就需要每一個發(fā)現過街老鼠的人,都第一時間喊出來,通知相關部門處理。在這方面,近些年,我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重要成果。比如,打擊網絡電信詐騙過程中,許多網民現身說法,獻計獻策。又比如,治理網絡謠言,網民的火眼金睛猶如照妖鏡,讓謠言無處藏身。
從本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傳遞的信息來看,網絡安全是動態(tài)的,危及網絡安全的新因素會不斷出現,需要我們進一步做好防范。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指出,技術的發(fā)展使“封堵查殺”的防護手段已經過時。還有專家舉例說,企業(yè)的機床被劫持,就無法生產出合格的產品,消費者的智能門鎖被攻破,小偷就能輕松入室盜竊。魔高一尺道必須高一丈。只有善于處理新技術帶來的挑戰(zhàn),網絡發(fā)展才有保障。要想解決安全問題效率更高,速度更快,就需要廣大網民密切配合、高效配合。
如今,網民在網上反映網絡安全問題越來越便利,網絡的虛擬性也利于保護網民的安全。隨著網民識別網絡安全風險的本領越來越高,我們對網絡安全更有信心。網民該出手時就出手,網絡安全就有了強大的人力防火墻。(千龍網評論員 倪恒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