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艦載電子設備和武器增多,各國海軍艦艇的構型出現較大變化。一方面,傳統(tǒng)的單體艦船長寬比明顯降低,以便提供較大的艦船容積;另一方面,三體艦船興起,一個主艦體加兩個側片體的造型,使它在減小興波阻力、增加穩(wěn)定性的同時,獲得了更大的甲板面積和艦船容積。航速快、油耗低、橫向穩(wěn)定性好……這些優(yōu)點,使一些國家的三體艦船先后下水。
具有開創(chuàng)性
英國海神號三體實驗艦
英國海神號三體艦是世界上建成的第一艘三體艦。當時,海神號一度背負著英國皇家海軍“擁有一支三體艦隊”的設想與期許。
作為一艘實驗艦,海神號充分展示出三體艦船構型的優(yōu)點——主艦體狹長,側片體位于船體中部,連接橋和主甲板渾然一體,使得整個甲板面積非常大,有充裕的位置來部署各類裝備。
經過海試后,海神號三體艦交付英國防務評估研究局。此后的4年間,它通過了包括船塢結構試驗、拖曳、適航性測試、直升機起降、復雜海況下行駛等一系列測試,證明三體構型適用于中小型軍用艦艇,為此后各國研制三體艦船奠定了基礎。
使用新材料
印尼果洛號導彈巡邏艦
作為印尼海軍的第二艘三體艦,果洛號下水的消息引發(fā)多方關注。和英國海神號三體艦的側片體位于艦體中部不同,果洛號兩側的側片體比較短小且位置靠后。它采用高速穿浪三體設計,主艦體狹長,艦橋結構集中在艦艉,整體造型科幻前衛(wèi)。
它的排氣道布置在主艦體、側片體之間,有助于降低紅外輻射信號;多面體結構的設計可有效降低雷達散射截面……在此基礎上,它充分汲取首型艦克萊旺號葬身火海的教訓,使用阻燃性、耐腐蝕性較好的新材料建造外殼,降低發(fā)生火災的風險,延長艦體壽命。
火力配備方面,果洛號裝備了一門30毫米口徑的艦炮和一挺12.7毫米口徑的機槍,在艦橋后方內設計有4枚反艦導彈,這部分賦予了它打擊其他艦艇的能力。
未老身先退
美國獨立號瀕海戰(zhàn)斗艦
前不久,僅服役11年的獨立號瀕海戰(zhàn)斗艦退役。與英國海神號三體實驗艦及印尼果洛號導彈巡邏艦相比,因其主艦體與側片體之間有著更大空間,即使在靠泊碼頭時,它三體艦的特征也非常明顯。
該艦長127.6米,排水量2784噸,同樣由主艦體和兩個側片體組合而成,具有吃水淺、航速高的特點。側片體下部的合理設計可以增加該艦的儲備浮力,較好地保持橫向穩(wěn)定性。它擁有一個飛行甲板,能搭載一些飛行器。
該艦的研發(fā)意圖本是用于沿海水域作戰(zhàn),但由于作戰(zhàn)環(huán)境變化,加之采用了過于先進的技術與模塊化設計,它的實用性、可靠性大打折扣。很多時候,它只能擔負相對單一的任務,因費效比過高而未老身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