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上軍裝意味著天大的責任
從最初的紅軍服,到后來的多次改制,人民軍隊的軍裝款式、顏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老紅軍劉守仁生前對于軍裝的熱愛始終如一。
劉守仁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無論是在前線殺敵,還是在后方組織人員生產自救,他都全力以赴。特別是在遼沈戰(zhàn)役期間,在東北民主聯(lián)軍后勤供給部軍需糧秣處工作的劉守仁克服重重困難,籌集糧草被服,保證戰(zhàn)役的順利推進,為東北解放作出了貢獻。
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劉守仁任東北軍區(qū)后勤部被裝處處長,在出國作戰(zhàn)物資運輸的工作中,特別是在保障1951年志愿軍冬裝供應上,他都圓滿完成了任務,受到上級的表揚。
然而,劉守仁從未沾沾自喜,因為他身上穿著軍裝。軍裝是軍人的儀表,軍隊的標志,穿上了軍裝,就意味著肩負使命。他愿意將自己全部身心獻給黨獻給革命事業(yè),也希望兒女繼承他的志向。
在劉守仁的影響下,他的一兒一女都穿上了軍裝,肩負起報效國家、報效人民的使命。
“其實,我當初原本不用參軍的,因為父親只有兩個子女,屬于子女少的家庭,而且我哥哥比我大十多歲,早就參軍,離家在外多年。我可以留在城里,留在父母身邊工作。但是我知道父親更愿意我去當兵,盡管他當時一直說我可以自愿選擇去處。”劉燕燕說。
最終,劉燕燕僅帶著全國通用的20斤糧票和30元錢,離開家人,到當時條件艱苦的延邊去當兵。
無論多難、多苦,劉燕燕都不向父親抱怨,只因為身穿軍裝。
軍裝已經融入劉燕燕的生活,更是早已融入劉守仁的“血液”。
劉燕燕告訴記者:“上個世紀80年代,軍隊實行改革,其中有一項是離休干部不允許再穿軍裝。得知這一消息后,父親對著脫下來的軍裝坐了一整天,不吃、不喝、不言語?!?/p>
劉守仁對于軍裝的珍惜和熱愛不僅影響到子女,也影響了軍區(qū)的指戰(zhàn)員。
沈陽軍區(qū)后勤史館館長徐文濤就是其中之一,雖然已經退休,脫下了軍裝,但他依舊保持著軍人的信念,秉承著艱苦樸素、勇于奉獻的精神。
臨近古稀之年的徐文濤本可以在家享受天倫之樂,但是他每天依舊來到沈陽軍區(qū)后勤史館,義務為參觀者講述革命史。在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他圍繞長征做出系列主題展,讓參觀者了解艱難的長征歲月,還到許多機關、學校宣講黑土地上的紅五星。
“每位老紅軍都有傳奇的經歷、感人的故事,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本教科書。今天我們翻閱這些書,閱讀這些人,對于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完成新的長征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徐文濤的話語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照片除注明外,由劉燕燕提供)
人物檔案
劉守仁
男,1907年,生于江西省贛縣。1929年4月參加革命,193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興國龍口鄉(xiāng)蘇維埃主席,區(qū)政府干事。1934年10月參加長征。長征勝利后,擔任延安軍委警衛(wèi)營副排長??谷諔?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期間曾任延安后方留守處供給處糧秣科科長、東北民主聯(lián)軍后勤供給部軍需糧秣處副處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東北軍區(qū)后勤部供給部被裝處處長、沈陽軍區(qū)軍需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榮獲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5年11月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