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喀山口邊防連官兵在課余時間吸氧。徐輝 攝
經過上下努力,由過去靠山下制氧上送哨所、集中制氧上送哨所到哨所自制氧的變化,保障模式由局部定點轉變?yōu)槿蚋采w,制氧方式由零星間歇轉變?yōu)樽懔砍掷m(xù),供氧對象由部分一線官兵轉變?yōu)槿w高原部隊,用氧性質由醫(yī)療救治為主轉變?yōu)槿粘I畋=?,官兵身體狀況由缺氧被動性代償轉變?yōu)槲踔鲃有曰謴停^好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高原部隊的缺氧難題。
目前,全軍海拔4000米以上哨所,吸氧已納入日常作息制度,官兵每天最低吸氧1小時,實現(xiàn)“保健氧療”;海拔3000米至4000米哨所,制氧裝置配備到所有基層點位,官兵遇有癥狀可隨時吸氧,實現(xiàn)“應急氧療”;在高原全域,實現(xiàn)了官兵有需要就能吸上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