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誤判:“市場化”必然使中國“自由化”
改革開放將導致中國和平演變,中國將沿著市場經濟大路,在與世界接軌中,進入西方軌道——這是美國對中國的又一次戰(zhàn)略誤判。
西方看到,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說明中國接受了西方創(chuàng)造和主導的現存國際經濟秩序。冷戰(zhàn)后美國的歷任總統(tǒng),都堅定地相信,隨著中國自由市場的發(fā)展,中國的“權威主義政治”會軟化和消失。但是,令美國人大惑不解的是,中國實行市場化,卻沒有“自由化”,沒有被“西化”!
美國總統(tǒng)候選人羅姆尼在2010年出版的《拒絕道歉》一書,是他競選總統(tǒng)的政策宣言書,也體現了他對美國戰(zhàn)略困境的思考。他說:“我本以為會看到許多中國人不滿中共的統(tǒng)治,并且對于西方的自由抱有強烈的向往,但是當我2006年在清華大學與中國學生交流時,我發(fā)現他們似乎更熱衷于學習美式企業(yè)的經驗,而不是促進美式自由。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當胡錦濤主席準備致辭時,觀眾席爆發(fā)出熱烈的歡呼聲,這也許是中國民族自豪感與新經濟機會的體現。”
美國《洛杉磯時報》曾經刊登文章:《理解中國——西方錯估中國已數十年了》,作者馬丁·雅克指出:“中國擁抱了市場經濟,但是它避開了西方式自由?!薄叭藗兿氘斎坏卣J為,現代化進程必然導致西方化。但是,影響現代化的不僅僅是市場、競爭和技術,還有歷史和文化。而中國的歷史文化迥異于任何西方國家?!薄叭绻覀兿胍斫庵袊捅仨毘轿鞣浆F實、經驗和概念的局限?!?/p>
只要中國實行“經濟市場化”,就必然走向“政治自由化”——這一西方定律在中國之所以成為一個誤判,是由于美國人沒有看到市場化和西方化的本質關系,沒有看到市場經濟與西方民主模式可以分離,經濟上與西方接軌,不等于政治制度一定要與西方接軌。
中國按照自己的國情進行經濟市場化,但是沒有按照美國的模式進行“政治民主化”。市場經濟,是人類發(fā)展到現在相對有效的一種創(chuàng)造財富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與資本主義制度結合,也可以與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過去,馬克思主義者有一個誤解,就是認為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的產物,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消滅資本主義就必須消滅市場經濟。后來認識到,社會主義也必須建立和發(fā)展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
但是,當社會主義解放思想、糾正對于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關系的誤解后,資本主義國家卻陷入一個新的誤解,就是認為市場經濟只與西方政治體制相聯,一個國家只要在經濟體制上搞市場經濟體制,在政治體制上就必然成為西方式的政治體制。因此,誰搞了市場經濟,誰就必須和必然搞西方的政治體制。
西方認為,市場經濟必然產生西式“民主政治”,市場經濟是“民主政治”之母,中國市場經濟化,必然是“民主政治”化。而中國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就是只要市場經濟,不要西方式的“民主政治”,成功實現了市場經濟與西方模式的“民主政治”的分離。
在中美政治博弈方面,西方社會主流觀點曾經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富裕起來以后,必將出現西方的“政治自由化”,中國將作為溫和的大國對于世界政治經濟發(fā)揮建設性作用。
冷戰(zhàn)后,美國在一段時間內之所以對中國崛起聽之任之,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的精英們有一個根深蒂固的信念,就是認為現代化就是“西方化”,市場化就會導致“自由化”,全球化就會加速“美國化”,會使美國價值觀風靡世界。
小布什和克林頓總統(tǒng),都接受了這樣的觀點,他們將現代化、市場化、全球化,看作是改變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根本途徑。他們都把現代化、市場化、全球化和自由貿易作為輸出美國價值觀的載體。但是這是重大的理論誤解,會導致重大的政治誤判。
一些美國學者反思認為,中國模式已經對美國的政治“軟實力”構成挑戰(zhàn)。他們認為,中國“享受市場經濟紅利卻未實現民主化”,在亞洲造成“消極示范效應”,削弱了美式民主的號召力和美國在亞洲的地緣影響力。現在,歐洲和美國的精英們開始認為,中國在經濟發(fā)展后,價值觀也將與美國和歐洲接近的預測不過是天真的幻想。
中國的發(fā)展和崛起,破除了只有西方民主能夠救中國、救世界的神話。而世界民主進程的發(fā)展,也說明在全球推行西式民主的失敗。根據研究,在20世紀90年代,差不多有100個國家,從“權威主義政體”轉型到“民主政體”。但是,到目前為止,只有少于20個國家的“民主轉型”比較成功。一些轉型國家,實際上是處于無政府狀態(tài)。
事實說明,在西方國家,“民主”是經濟發(fā)展的產物,但是在發(fā)展中國家,被強力推行的西式“民主”往往與政局動亂、落后貧窮聯系在一起。美國鎖定一些所謂非民主或者欠民主國家,不惜采用武力手段對他們進行“民主救助”,結果多是災難性的。
一黨執(zhí)政、多黨參政的中國,將超越兩黨輪流執(zhí)政的美國。這使西方政治制度的唯一性和神圣性不僅受到空前挑戰(zhàn),而且必須從“神壇”走下來,成為世界多樣化政治制度系列中的一種普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