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孫悅 發(fā)布:2025-08-11 07:10:48
抗戰(zhàn)老兵于健深情講述車橋戰(zhàn)役往事——
“為了勝利,為了明天”
■秦賽鵬 解放軍報記者 危喬巧
AI織就時空結:一位抗戰(zhàn)老兵的跨世相擁
長江浩蕩東去,江海平原翠色難掩。夏日,記者一行人來到江蘇省南通市,跟隨金沙街道人武部工作人員,前往抗戰(zhàn)老兵于健家中。推開房門,99歲的于老和女兒于美云早已在客廳等候。
陽光透過窗戶照在于老的老式軍裝上,映得胸前數枚紀念章閃閃發(fā)亮。
于健出生于1926年,14歲那年毅然選擇參軍?!笆郎先啵蜩F行船磨豆腐。我做童工磨豆腐,吃得了苦,受不了氣?!庇诮〖拥卣f,那時家中貧困,可謂“上無片瓦,下無寸地”。一天,經常被老板打罵的他對母親說:“留在家里沒活路,去當兵死也死得值?!?/p>
青年時的于?。ㄗ螅┖屠夏陼r的于?。ㄓ遥?。(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人們口中于健了解到,共產黨領導的部隊是一心為百姓的“人民的軍隊”。為了當兵,他跑了18里路追上部隊。時任南通警衛(wèi)團政委的韓念龍看著比步槍還矮半頭的他問:“人還沒槍桿子高,能當兵嗎?”
“我會長大長高的!”于健答。
“行軍打仗喝涼水吃得消嗎?”
“你們能行,我也行!”于健篤定地說。
于是,于健當夜便跟著部隊行軍80里,腳底磨出一串血泡。然而,與后來炮火連天、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相比,這些苦對他來說不算什么。
不久后,于健經歷了第一次戰(zhàn)斗。在漣水的遭遇戰(zhàn),司令員、戰(zhàn)士、馬夫齊上陣,500多名戰(zhàn)友傷亡,血與火的洗禮讓于健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戰(zhàn)爭與革命。經過部隊的磨礪和教育,于健成長進步很快。當兵第二年,他申請加入共產黨,立志為國家和人民而戰(zhàn)。
聽聞記者想要了解車橋戰(zhàn)役的歷史,這位老兵顫巍巍地從抽屜里取出泛黃的日記本,開始講述那段激動人心的烽火歲月——
?1944年的車橋戰(zhàn)役,令于健刻骨銘心。當年,部隊要求全體參戰(zhàn)人員熟知為什么打車橋、車橋要怎么打,通過反復動員提高部隊戰(zhàn)斗力、提振百姓信心。剛滿18歲的于健牢牢記住“吃掉殘酷敵人”的目標,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這一仗是為了全民族的解放,要不惜一切代價打下來!”
戰(zhàn)斗打響,于健所在連作為主攻部隊,被安排攻打北城門?!白钕壬先サ?名戰(zhàn)友抱著炸藥包炸樓沒成功,我立刻帶兩個人沖上去!”于健回憶道,城樓上火力密集,槍林彈雨間,他與戰(zhàn)友拼盡全力匍匐前進,硬是把炸藥送到了城樓下。拉好引信往下滾時,一顆子彈打中了他的后背……
劇烈的爆炸聲中,于健失去了知覺。此戰(zhàn),他們突擊隊員以全部負傷的代價炸開了北城門。戰(zhàn)后,他們勇猛無畏的戰(zhàn)斗精神受到指揮員稱贊。
車橋戰(zhàn)役時那塊彈片留下的疤痕,至今還嵌在這位老兵背上。多年南征北戰(zhàn),于健身上落下的槍傷彈痕多達十幾處。“后方醫(yī)院條件艱苦,沒有麻藥和青霉素。鹽水洗傷口,疼得像刀剮,能活下來靠的就是革命必勝的信念?!彼f。
談及經歷的生死考驗,于健泰然自若。但是,說到犧牲的戰(zhàn)友,老人的聲音有些哽咽:“好些戰(zhàn)友連名字都沒留下……”每年,于健都要去烈士陵園,向那些永遠年輕的戰(zhàn)友致敬。
在老人回憶過往沉默的間隙,記者環(huán)顧老人簡單樸素的家。柜子和茶幾上,整齊擺放著多本《求是》雜志。1950年于健回到地方工作,參與和見證了新中國從百廢待興到蓬勃發(fā)展的建設歷程。女兒于美云告訴記者,父親一直教育子女要艱苦樸素,“不要比吃穿,要比學習”。離休多年,老人依然堅持每天收看《新聞聯播》,關心關注國家大事。
臨近采訪結束,于老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珍藏的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章。他深情寄語:“為了勝利,為了明天,前輩們甘愿犧牲——死也死得值,你們年輕一代要把這份‘值’守住?。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