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件事情如果處理不好,我有可能再次被‘舉報’呢!”
聊到即將展開的士官選取,第81集團軍某旅指導員彭鵬有些尷尬地笑了。瞇縫起眼睛時,他露出一臉的疲倦。面對改革調整后士官選取的新情況,昨晚他又一次失眠了。
彭鵬的連隊是這次改革調整后新組建的。有一半以上的官兵都是6月份才轉隸過來的,而且超過90%的人都調整了專業(yè)崗位。
那么,問題來了。這么短的時間,官兵彼此間都還缺乏了解,士官選取時民主評議如何確保公平公正?調整了專業(yè)的戰(zhàn)士平時表現(xiàn)該怎么衡量,是以學習新專業(yè)還是掌握老專業(yè)的情況來量化打分?彭鵬坦言,這些棘手問題,連隊主官必須認真權衡、妥善解決,否則“大家肯定有意見”。
前不久的“舉報”事件就是前車之鑒。當時,連隊對黨員發(fā)展對象組織民主測評,考慮到新轉隸官兵來到連隊不足半月,彭鵬在投票前特意叮囑了一句:“要考慮新轉隸戰(zhàn)士在原單位時的工作和成績。”
誰知,測評結果出來后,旅紀檢科收到了一份舉報:指導員彭鵬幫助一名新轉隸戰(zhàn)士入黨拉票。
雖然旅里派出的工作組最終調查認定彭鵬是“清白”的,但彭鵬還是由此堅定了一個理念:改革調整后,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很多事情都有了新情況,帶兵人必須認真分析,努力給出最優(yōu)解。
因為,這不僅關系連隊的團結,也關乎官兵對于改革的獲得感。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報道——

每次執(zhí)行任務出發(fā)前,彭鵬都要指揮全連齊唱一遍旅歌。他認為,同唱一首歌,同甘共苦完成一項任務,都有助于增進大家對新單位的認同感。而這份情感也正是大家在選擇走留時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何志斌攝
士官選取,指導員彭鵬遭遇新情況
■解放軍報記者 周 遠 通訊員 宋凱征 何志斌
新轉隸戰(zhàn)士留隊為何信心不足
8月初,彭鵬和連隊上等兵逐個談心,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同往年相比,新轉隸的戰(zhàn)士留隊愿望明顯偏低。
“上次你不是還說想要留隊嗎?”彭鵬再三追問,上等兵陳敏飛終于打開了話匣子。陳敏飛坦言,轉隸到新連隊后,短短2個多月時間,自己既要熟悉新環(huán)境、適應新崗位,又要學習新專業(yè)、執(zhí)行重大任務,“新炕”還沒暖熱,就將面臨進退走留。誰走誰留,主要看基礎體能、專業(yè)考核、民主測評等方面的成績表現(xiàn),基礎體能拉不開差距,最終結果更多取決于后兩個方面,而這恰恰是陳敏飛的“軟肋”。
為啥是“軟肋”?一方面,陳敏飛剛到連隊,大家對其還不熟悉了解,民主測評沒啥優(yōu)勢;另一方面,陳敏飛換了專業(yè),原來操作的是牽引火炮,現(xiàn)在是自行火炮,和連隊原有的同年兵相比,考專業(yè)更處于劣勢。
面臨類似情況的戰(zhàn)士不止陳敏飛一個。在這個新組建的連隊,官兵來自3個不同的單位,很多人都調換了專業(yè)。上等兵熊啟豪屬于有意愿留隊的,但他覺得形勢并不樂觀,“對新專業(yè)掌握得還不夠好,遞交申請也沒有太大希望”。
有此想法的,不止是在夏秋季士官選取中面臨走留抉擇的戰(zhàn)士,今年年底將滿服役期的士官中也有一些人心存顧慮。
新轉隸到連隊的中士王偉進在老單位干的是偵察專業(yè),在原單位是出了名的大拿。如今,王偉進轉崗成為某型反坦克武器操作手,“老骨干”變成了“新學員”。上一次專業(yè)測試,他輸給了一名上等兵,輸?shù)煤軟]面子,但也無可奈何。
“這就像跑5公里,別人出發(fā)10多分鐘了,我才起步,想趕上挺難!”王偉進對自己面臨的形勢有著清晰的判斷。雖然距年底的士官選取還有一段時間,但他心里明白,想要練精現(xiàn)專業(yè)至少需要一年左右,這點時間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