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關只有強化情感認同與責任擔當,才能與基層官兵心貼心”
“再來一次!每一個細節(jié)都得摳!”管理科長馬金強扯著嘶啞的嗓子喊。
從中午過來拉動警衛(wèi)門崗,他就“陷”在這里動彈不得。
第一遍,動作太慢,出動人員攜帶裝具不齊全;第二遍,人員跑位不規(guī)范,“敵”情意識不強……馬金強就這樣帶著大家從中午一直練到傍晚。
直到確認考核通過后,他才讓應急分隊帶回。
接著,他又帶領連長指導員一起完成了應急方案的改進,才起身回機關。
“手把手幫帶我們!為這樣的好機關干部點贊!”上士盧喜琳告訴記者,新大綱試訓面臨很多難題,基層正是需要機關指導幫帶的時候。
在盧喜琳的印象中,有的機關干部曾經是兩個“抓一把”:抓一把就走、抓一把就通報。
這個刻畫雖然辛辣,卻點出了個別機關干部脫離群眾、不負責任的狀態(tài)。
前不久,該旅政治工作部主任羅朝陽在基層蹲點。他發(fā)現有的干部“背戰(zhàn)士籍貫、愛好、年齡”等本領很過硬,卻像應付考試一樣流于形式。
“訓練場上‘轉一轉’、公差勤務‘看一看’、業(yè)余時間‘宅一宅’,導致有的干部身在兵中不知兵!”在最近的一次作風整頓動員會上,羅朝陽毫不留情地指出這種“離兵”現象。
“機關只有強化情感認同與責任擔當,才能與基層官兵心貼心?!痹撀命h委統(tǒng)一認識,制定新的規(guī)范,進一步提高機關為基層服務的效率。
就拿機關承諾“讓基層官兵只跑一趟”來說,效果立竿見影。
前不久,上士袁高峰準備在老家用公積金貸款買房,但他擔心繁雜的公積金貸款手續(xù)會耽誤了買房計劃。
袁高峰試探性地去機關財務科咨詢。誰知,劉宏義助理員很快就把全套手續(xù)材料交到了他的手上。這樣高效的服務,令袁高峰感到無比暖心。
在這次改革調整中,這個旅由多個團級單位共同組建而成。大批新轉隸移防來的官兵,面臨家屬就業(yè)、子女入學等實際困難。
為此,該旅實行“解難幫困督辦”機制。每周大交班增加一個議程:相關科室報告解決基層難題的進展、結果反饋、答復承諾、完成時限,以及官兵滿意度等情況。
去年以來,這個旅按規(guī)定政策辦理了22名家屬隨軍落戶和擇崗安置工作,拿出專門經費慰問53名家庭困難官兵,精心籌辦的“軍地青年聯(lián)誼會”“退役士兵招聘會”等都受到基層官兵廣泛稱贊。
最近的調查數據顯示,感覺與機關有距離感的基層官兵比率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