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繳獲的英軍第29旅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臂章?!≈袊嗣窀锩娛虏┪镳^供圖
一枚繳獲臂章背后的較量
■黃池敬 李連杰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nèi),一枚深綠色的臂章安靜地陳列在展柜里。臂章略有褪色,布料表面的紋理清晰可見,縫線邊緣輕微磨損。臂章上的英文字母,在燈光映照下顯得格外清晰——ROYAL?。眨蹋樱裕牛摇。遥桑疲蹋牛?。這件展品就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繳獲的英軍第29旅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臂章。
1950年12月31日,志愿軍發(fā)起第三次戰(zhàn)役。在西起臨津江口,東至麟蹄200多公里的寬大正面上,志愿軍向“聯(lián)合國軍”的三八線防御陣地發(fā)起猛烈進攻。
此時的“聯(lián)合國軍”,在遭受志愿軍兩次戰(zhàn)役打擊后,已經(jīng)從最初的囂張氣焰轉(zhuǎn)變?yōu)轶@弓之鳥,對志愿軍聞風喪膽。在我軍凌厲的攻勢面前,敵人的軍事部署被打亂,指揮系統(tǒng)也出現(xiàn)混亂。
志愿軍第50軍第149師奉命突破敵臨津江防線后,于1951年1月2日轉(zhuǎn)入追擊作戰(zhàn),向高陽、漢城方向推進。該師第445、第446團各1個加強營組成先頭追擊分隊,直插高陽。
高陽以北有一個名為碧蹄里的村莊,由美軍第25師第34團的1個營據(jù)守。他們妄圖憑借軍事裝備上的優(yōu)勢,阻擋志愿軍的前進腳步。
第446團的先頭追擊分隊挺進至碧蹄里時,官兵利用地形作掩護,巧妙避開了美軍的火力封鎖,并以迅猛的攻擊沖向美軍陣地,成功擊潰美軍。隨后,志愿軍繼續(xù)追擊,在高陽東南仙游里擊退英軍第29旅掩護分隊的阻擊,占領位于高陽以南的195.3高地,截斷了由議政府經(jīng)高陽向漢城方向撤退的英軍第29旅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第1營和第8騎兵(坦克)團直屬中隊的退路。
3日晚,志愿軍圍殲英軍的戰(zhàn)斗打響。面對裝備精良的英軍,志愿軍官兵沒有先進的反坦克武器,只能依靠爆破筒、炸藥包、手榴彈等,采取“堵頭截尾攔腰斬”的打法,沖進坦克群與英軍作戰(zhàn)。第446團第4連戰(zhàn)士顧洪臣用爆破筒接連炸毀敵兩輛坦克。在爆破筒用盡后,他毅然爬上又一輛敵坦克,掀開炮塔艙蓋,用手榴彈迫使敵人投降。第446團第2營第5連副班長李光祿,迅速接近目標坦克,毫不猶豫地將爆破筒插入坦克履帶下面。隨著一聲巨響,敵坦克被炸毀。憑借過人的膽識和敏捷的身手,他連續(xù)炸毀3輛敵坦克。
遭遇打擊的英軍坦克群,一時亂了手腳,在狹窄的路上四處亂撞。經(jīng)3小時激戰(zhàn),志愿軍全殲英軍第29旅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第1營及第8騎兵(坦克)團直屬中隊,共繳獲和擊毀坦克31輛、裝甲車和汽車24輛,斃傷俘英軍700余人。
戰(zhàn)后,志愿軍領導機關通令表揚第149師第446團,給顧洪臣、李光祿記特等功。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覽的那枚英軍第29旅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臂章,就是這段戰(zhàn)史的見證。
(學術支持:褚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