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wǎng)-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王一亙 發(fā)布:2025-07-13 06:23:31
記者追尋飛奪瀘定橋二十二勇士、汶川地震空降兵十五勇士壯舉——
從“攀索飛奪”到“縱身飛降”
■解放軍報記者 李建文 李 巖 熊思琦
四川省瀘定縣人武部組織民兵重走長征路。圖為隊伍行進在瀘定橋上。張 政攝
瀘定,茂縣——
川西群山中遙相呼應的兩座小城,雖被重巒疊嶂阻隔,在精神時空卻仿佛近在咫尺。
1935年5月29日長征途中,瀘定橋13根寒光凜凜的鐵索上,22名紅軍勇士冒著槍林彈雨匍匐沖鋒,用血肉之軀鋪就紅軍北上的道路。
2008年“5·12”汶川地震,茂縣上空,15名空降兵勇士從近5000米高空,縱身躍向震中“孤島”,用“盲跳”打開救援通道。
今日兩地,早已分別褪去戰(zhàn)爭硝煙和地震創(chuàng)傷,但昔日“攀索飛奪”“縱身飛降”的英雄身影,早就化作信仰的坐標、忠誠的豐碑。
忠誠不能只掛在嘴上,要用不折不扣的行動踐行——
“聽黨話、跟黨走,黨讓干啥就干啥”
“沒有猶豫,沒有退縮!接到命令,我們只有一個念頭,就是盡快到達災區(qū)、搶救生命!”
空降兵軍的一間會議室內(nèi),坐在記者面前的于亞賓、李玉山、殷遠,目光炯炯。他們,正是參加汶川抗震救災的空降兵15勇士中的3位。
于亞賓回憶,出發(fā)前,擔任空降兵引導隊隊長的他只和妻子說了一句“單位有任務,要出去一段時間”,便匆匆告別。
就在那天跳傘前,15勇士之一的戰(zhàn)士任濤,接到妻子從什邡打來的電話:“奶奶在地震中遇難了……”
“背上了傘包就不問為什么,不想其他任何事,完成任務第一位。”李玉山平靜地對記者說。當時,空降兵部隊聞令而動、聽令而行,有人退掉返鄉(xiāng)休假的車票,有人吻別新婚的妻子,還有人放下剛剛出生的孩子……
聽黨指揮,一脈相承。在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記者看到這樣一封電報,軍委命令紅四團于29日奪取瀘定橋。而這封電報發(fā)出的時間,是28日凌晨。
從安順場到瀘定橋,120公里!記者打開手機導航軟件搜索顯示,即使現(xiàn)在的路況,也需不間斷步行22個小時。90年前,紅軍面對的,不僅是崎嶇山路和瓢潑大雨,更有敵人的圍追堵截,但紅軍給出的答案是——24小時!
“當時,紅四團官兵心中只有一個信念:聽黨話、跟黨走,黨讓干啥就干啥!”一位參加過飛奪瀘定橋戰(zhàn)斗的老紅軍曾回憶說,他們不吃飯、不睡覺,一邊急行軍,一邊還和敵人打了兩仗,最終在規(guī)定時間趕到目的地。
“這是世界軍事史上輕裝步兵的奇跡!”講解員張婷介紹,“飛奪瀘定橋的‘飛’字,即源于這次急行軍?!?/p>
不同的年代,同樣的選擇;迥異的戰(zhàn)場,共同的擔當。從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到汶川抗震救災的空降兵15勇士,再到今天守衛(wèi)祖國疆土的萬千將士,忠誠的基因一脈相承。
“忠誠絕不能選擇性執(zhí)行,絕不是順意時熱血踐行、失意時隨意背棄。真正的忠誠,從來不是掛在嘴上的豪言壯語,而是面對命令時的毫不猶豫?!币烟岣沙蔀檐姽俚睦钣裆綄τ浾哒f。
漫漫人生路,何處沒有“瀘定橋”?對軍人的考驗,也不僅僅在戰(zhàn)場。
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時代大考中,“飛奪瀘定橋紅二連”所在旅干部馬亞飛,剛辦完家屬隨軍手續(xù)結束兩地分居生活,就奉命隨部隊奔赴新戰(zhàn)區(qū)、新駐地。當時,像他這樣面臨現(xiàn)實困難的官兵還有很多,但一聲令下,他們毫無怨言就出發(fā)!
“軍令如山,組織讓去哪就去哪!”“飛奪瀘定橋紅二連”所在旅領導說,當內(nèi)心發(fā)生沖突時,想想22勇士飛奪瀘定橋,想想15勇士飛降汶川震中,我們就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這是一道不容猶豫的選擇題!絕不能口號喊得震天響,黨的決策部署卻執(zhí)行不好、落實不了。
忠誠需要信仰澆筑,更需要能力支撐——
“戰(zhàn)場打不贏,一切等于零”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當記者踏上瀘定橋時,才真正讀懂這“寒”字的驚心動魄。
記者扶著搖晃的鐵索護欄緩步前行,身旁的游客驚呼:“天啊,好恐怖!”真不敢想象,如今踩著穩(wěn)固的木板都步步驚心,當年在13根鐵索上拼死沖鋒,22位勇士究竟懷著怎樣的勇氣和信念?!
“長征路上,炊事員一起床,不問今天鍋里有沒有米煮,卻先問向南走還是向北走。心中沒有信仰這根定海神針,就難以走對腳下的路?!蓖械臑o定縣人武部政工科科長張政說。
憑欄而立,橋下大渡河水流湍急,記者耳畔仿佛響起當年蔣介石揚言把紅軍變成“石達開第二”的狂妄叫囂。聶榮臻同志曾在回憶錄中設問:“如果我們不能奪取瀘定橋,我軍將是個什么處境?”
“把路走對,靠忠誠;把路走通,靠本領?!奔t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研究員夏蕓介紹,當年在紅軍的戰(zhàn)斗序列中,紅四團始終是開路先鋒,無論任務多么急難險重,總是沖鋒在前。
在飛奪瀘定橋這一關乎紅軍命運的關鍵戰(zhàn)斗中,紅四團挑選二連連長廖大珠擔任突擊隊隊長,再從各連抽調(diào)骨干,組成22人突擊隊。這些勇士皆是能力拔尖、屢立戰(zhàn)功的戰(zhàn)斗模范。
22勇士之一的劉金山,戰(zhàn)前主動找團領導請戰(zhàn):“近戰(zhàn)殺敵是我的強項,奪取瀘定橋后在小街近戰(zhàn),最能發(fā)揮我的長處,請團首長讓我參加突擊隊!”
“戰(zhàn)場打不贏,一切等于零?!边@份赤膽忠誠和實力擔當,在空降兵15勇士身上依然熠熠生輝。
汶川地震發(fā)生后,指揮部臨時決定調(diào)整空降方法,而當時僅有少數(shù)人掌握這種空降技術。于亞賓說,那不僅是生死關頭的勇氣比拼,更是專業(yè)能力的鐵血檢驗。
空降兵15勇士之一的殷遠,時任空降兵特種作戰(zhàn)團跳傘教官。被問起當年有多大把握時,殷遠告訴記者:“我跳了無數(shù)次傘,這是我的專業(yè),我有信心有能力完成任務!”和殷遠一樣,其他勇士也個個身體素質(zhì)過硬、專業(yè)能力拔尖。
如今的殷遠,已經(jīng)是一名一級軍士長,擔任空降兵某部空投技師。“現(xiàn)在空降兵裝備體系得到極大發(fā)展,新質(zhì)新域戰(zhàn)斗力不斷提升?!币筮h感嘆道,當年的“生死一跳”如今已成為尋常訓練課目,新一代空降兵更有能力完成下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進入新時代,習主席向全軍發(fā)出振聾發(fā)聵的“三個能不能”的勝戰(zhàn)之問,部隊實戰(zhàn)化演訓如火如荼。記者采訪中得知,2018年1月3日,習主席就是在“飛奪瀘定橋紅二連”所在的集團軍部隊向全軍發(fā)布訓令。
旭日初升,大地流金。記者采訪期間,“飛奪瀘定橋紅二連”所在旅正馬不停蹄轉(zhuǎn)戰(zhàn)多地,磨礪實戰(zhàn)能力。
今年5月29日,適逢飛奪瀘定橋勝利90周年紀念日,部隊在野戰(zhàn)訓練場開展“新時代22勇士”評選活動,激勵官兵在實戰(zhàn)實訓中鍛煉過硬本領。
忠誠要經(jīng)得起生死考驗,也要經(jīng)得起名韁利鎖的考驗——
“忠誠不是一時一處,而是一生一世”
中國古羌城,茂縣坪頭村。
站在村頭最高處俯瞰,但見青山環(huán)抱,腳下的岷江似一條飄逸的綢帶,嶄新的民居鱗次櫛比。村黨支部副書記王學繼遙指一地,告訴記者:“那里就是15勇士跳傘降落的地方。你看,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岷江滾滾,當時跳傘前他們一定做好了不能生還的準備……”
2008年5月14日,運輸機搭載著傘兵飛向震中。11時47分,飛臨茂縣上空。
“同志們,黨和人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一線指揮員李振波率先躍出機艙。緊接著,于亞賓、任濤、李玉山、向海波、雷志勝、趙四方、劉志保、趙海東、郭龍帥、李亞軍、劉文輝、王磊、王君偉、殷遠在無氣象資料、無指揮引導、無地面標識的“三無”情況下躍入云海。
最后一個跳出機艙的殷遠永遠記住了那一刻:嚴寒沁入骨髓,缺氧令人眩暈,四周高聳入云的雪山“讓你像是跳進了一口井里”……
地面比空中更危險。挺進汶川途中,余震不斷,頭頂不時有山石落下,打在15勇士的頭盔上,砰砰作響。
在茂縣牟托村的陳列室內(nèi),記者看到一張照片,上面是2頂頭盔。
“這是那年空降兵勇士留下的!”村支書楊忠富介紹說,“當時他們途經(jīng)我們村時,看到山谷兩邊不時有碎石滑落,便給我們留下了5頂頭盔。”
“那5頂頭盔都是干部和黨員的?!庇趤嗁e回憶道,“當時,大家都主動請纓把自己的頭盔留下,我們決定優(yōu)先留下干部和黨員的頭盔?!?/p>
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內(nèi),矗立著22根象征勇士的石柱,但僅有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劉金山、劉梓華5人刻有姓名。至于其他勇士,有的在后續(xù)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有的則在硝煙散盡后,默默回歸平凡生活。
22勇士之一的劉金山,在其后的一場戰(zhàn)斗中與敵人肉搏,連殺3名鬼子,自己的腹部被刺穿,是白求恩醫(yī)生主刀為他做的手術。
劉金山的小女兒劉蘇芳回憶道:當年評定軍銜時,父親主動申請降級。大姐在吳江農(nóng)村插隊,自己本來可以當兵,父親卻讓自己在一家工廠做臨時工;弟弟從參加工作到退休,始終是一名普通司機……
采訪中,“活著的烈士”柴云振的事跡令記者心生敬仰??姑涝瘧?zhàn)爭中,他殲敵百余人,全身24處受傷,榮立特等功。因負重傷回國住院,柴云振與部隊失去聯(lián)系,一些戰(zhàn)友以為他犧牲了。戰(zhàn)后,他回鄉(xiāng)務農(nóng),隱功埋名33年。后來,空降兵部隊登報尋找柴云振,他的事跡才被人們熟知。
“柴云振老前輩給我們做出了永遠的榜樣?!庇趤嗁e告訴記者,在抗震救災結束后的評功評獎中,任濤因超齡不符合提干要求。正當于亞賓準備找他談心時,任濤卻率先表態(tài):“提不提干,制度有規(guī)定。工作表現(xiàn),您就看我的!”
退伍后,任濤跑起長途運輸。年復一年,他主動幫助受困司機、護送迷途旅人、救援事故車輛,成為享譽地方的紅旗駕駛員。他在電話中對記者說,雖然已經(jīng)不穿軍裝了,卻總感覺自己還是一名軍人。
郭龍帥返鄉(xiāng)成為一名交通運輸局職工,干著修路的工作;雷志勝轉(zhuǎn)業(yè)到家鄉(xiāng)街道,每天忙于繁雜的基層事務;劉志保扎根安徽基層社區(qū),防汛抗洪沖鋒在前;劉文輝轉(zhuǎn)業(yè)成為特警,抗疫模范帶頭……
“忠誠不是一時一處,而是一生一世?!?020年9月17日,空降兵成立70周年紀念大會舉行。身份各異的空降兵15勇士重聚現(xiàn)場,齊聲發(fā)出鏗鏘誓言:“若有戰(zhàn),召必回!”
(采訪得到唐倫強、蔡飛、范南南、李嘉浩、金鵬、盧家輝大力支持)
記者手記
非凡奇跡來自平凡錘煉
22勇士飛奪瀘定橋,15勇士飛降茂縣。從“攀索飛奪”到“縱身飛降”,這兩幕穿越時空的驚天壯舉,生動詮釋了人民軍隊堅定的信仰、不變的忠誠。
忠誠,是軍人心中永不熄滅的火焰,更是手中披荊斬棘的利劍。一路走來,人民軍隊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力續(xù)寫著無愧于黨和人民的忠誠篇章。
戰(zhàn)時的勇士,來自平時的歷練;非凡的奇跡,來自平凡的錘煉。打好實現(xiàn)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zhàn),更需要赤膽忠心、義無反顧。讓我們在各自崗位上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自覺淬火加鋼,用嶄新的作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創(chuàng)造出不負人民、不負時代的業(yè)績。
請掃描二維碼 瀏覽更多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