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軍邊海防學院少數民族學員——
強化認同學,用好身邊活教材
■李智 吳國東
“邁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倍感自豪,作為一名維吾爾族學員,我會始終做到槍聽我的話、我聽黨的話,爭當一名強國強軍的兵巴郎?!?1月6日,一場“暢談家鄉(xiāng)新變化、暢想美好新時代”座談會在陸軍邊海防學院進行,來自新疆托里縣的維吾爾族學員麥爾丹一番發(fā)自肺腑的感言,使聽眾們頻頻點贊。
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中,該院針對少數民族學員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時存在教材偏少、理解不深等實際,及時抽組維吾爾族、藏族等政治理論骨干,編譯黨的十九大報告基本教材、口袋書、小冊子等多語種輔導資料,將新時代、新思想、新目標等內容納入課程教學,確保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在少數民族學員中落地生根。
同時,他們組織理論骨干用接地氣、家常式的話語,用身邊鮮活的事例把大道理講得通俗易懂,讓少數民族官兵聽得懂、喜歡聽;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為主題,組織少數民族學員撰寫體會、分享心得;舉辦“金麥倫”話劇節(jié),抽組文藝骨干編排獨具特色的節(jié)目,展現“一帶一路”輝煌畫卷、各族同胞深情厚誼、邊疆地區(qū)翻天覆地的變化,激發(fā)少數民族學員報效祖國、獻身強軍的熱情,強化情感認同。
盛會精神鼓舞人心。哈薩克族學員夏提克說:“黨的十九大報告為我們規(guī)劃了未來發(fā)展藍圖,學院又為少數民族官兵學習盛會精神創(chuàng)造了條件。作為一名在校學員,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就要立足本職崗位、苦練克敵制勝的硬功,努力投身到建設強大穩(wěn)固的現代邊??辗乐?!”
陸軍裝甲兵學院蚌埠校區(qū)某學員隊瞄準實戰(zhàn)育尖兵——
把“準軍官”鍛造成 能打勝仗的利劍
■杜英 趙晟煬
“訓練時想穿便鞋,打仗時還能穿嗎?”“課堂與戰(zhàn)場差距到底有多大?”皖北某訓練場,飛沙走石,訓練間隙,一場實戰(zhàn)化大討論正在陸軍裝甲兵學院蚌埠校區(qū)某學員隊火熱進行。
“一切為了打勝仗!”討論過程中,該隊隊干部瞄準實戰(zhàn)化訓練“彈著點”,圍繞“課堂連接戰(zhàn)場”的戰(zhàn)斗理念展開討論,對學員進行“思想清淤”,達成了“以戰(zhàn)斗力為標準”的共識。該隊教導員周劍說:“‘準軍官’是戰(zhàn)斗員,更是帶兵人,只有在指揮打仗方面做好功課、下足功夫,才能真正成為敢打必勝的利刃鋼刀?!?/p>
針對學員組訓能力不強、指揮能力不足等短板,該隊“對癥下藥”,組建了6個模擬排,鼓勵學員走上臺前,輪流在模擬連排干部崗位上加鋼淬火;邀請5名“鐵甲教頭”走進連排“包干”輔導,為學員傳經送寶;舉辦“經驗交流會”,讓指揮精英、訓練小教頭傳播經驗、分享感悟。
思路明晰天地寬。一次演習時,只見指揮員揮動手旗,戰(zhàn)車轟鳴,嘶吼著離開出發(fā)線,該隊學員駕駛坦克在障礙物中間“閃轉騰挪”,干凈利落地通過了考驗。
“通過這種近乎實戰(zhàn)的訓練,讓我從‘指揮菜鳥’一步步成長為掌握‘指揮金鑰匙’的模擬連長,除此之外,我的成長還要得益于隊里日常性的戰(zhàn)斗精神培養(yǎng)?!痹谘萘暯Y束后的表彰大會上,學員張亞飛由衷地說道。
無日不治兵、無時不備戰(zhàn)。該隊時常通過不定期組織拉動、全裝開展訓練拉緊學員的“戰(zhàn)斗神經”;充分利用第二課堂資源,建設模擬作戰(zhàn)研究室,將野戰(zhàn)沙盤、紅藍對抗、兵棋推演等課目帶到學員身邊。透過滾滾硝煙,將戰(zhàn)斗精神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員每天的訓練生活。
除了用鐵律熏陶學員“劍之氣”,該隊還將學員作風養(yǎng)成情況納入綜合素質考評體系;邀請優(yōu)秀畢業(yè)學員回隊交流;每周張貼“龍虎榜”,樹標桿、立榜樣、找典型……一套“組合拳”打造出極具特色的戰(zhàn)斗文化氛圍,砥礪出“準軍官”的血性豪氣,堅定信念鑄牢“劍之魂”。
同時,該隊黨支部牽頭“搭臺唱戲”,定期為學員舉辦“軍史小講堂”,推送“紅色故事”,每周教唱“紅色歌曲”,從“聽記背”到“讀講傳”,激發(fā)學員扎根邊防一線、投身強軍實踐的責任感。在全隊范圍內開展問卷調查、談心交心、邀請優(yōu)秀畢業(yè)學員返校做交流等活動,深度挖潛學院“鐵甲文化”,賡續(xù)優(yōu)良傳統,鑄牢不變軍魂。
學員朱磊在得知今年畢業(yè)選崗時,該隊30余名能力素質過硬、綜合排名靠前的“鐵甲精英”主動向隊黨支部遞交了赴邊申請書,綜合素質排名第一的學員曾圓自愿申請去西北邊陲的崗位后,無比激動地說:“我以后也要像學長一樣,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