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空軍總醫(yī)院消化內科采用氣囊輔助內鏡技術,成功為一名81歲高齡女性患者剝離結腸困難部位癌前病變。該患者因腹痛在某醫(yī)院行結腸鏡檢查,發(fā)現結腸肝曲一盤狀黏膜隆起性病變,由于解剖學原因,結腸鏡下無法取到病理標本(輾轉2家醫(yī)院均未能獲取病理標本),經咨詢多家醫(yī)院,醫(yī)生均告知患者無法行內鏡下治療,鑒于病變可能為惡性,推薦行外科手術治療?;颊咚炀驮\于某腫瘤醫(yī)院擬行手術治療,面對這樣一位病變性質不明且高齡的患者,該院外科醫(yī)生推薦其來空軍總醫(yī)院嘗試最后一次內鏡檢查,希望能夠取到病理標本,明確診斷。
患者抱著最后一線希望來到空軍總醫(yī)院,消化內科主任寧守斌仔細詢問患者病史,考慮患者有婦科腫瘤外科手術史,結腸鏡下鏡困難,遂決定改變傳統思路,采用一種特殊的檢查方法——用單氣囊小腸鏡代替結腸鏡為患者檢查。寧守斌主任借助小腸鏡外套管和多年積累的操作經驗,最終順利找到了患者病變位置,并對其進行了仔細的鏡下觀察,初步判斷為大小約2.0cm*2.5cm的側向發(fā)育型息肉,但并不排除有局灶癌變可能。
考慮到患者高齡,該病變如果通過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切除,就可避免老人的開腹手術,這對于一位老齡患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該病變解剖位置特殊,多家醫(yī)院結腸鏡檢查甚至無法活檢,要想完整剝離病變難度可想而知。本著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經過和患者及其家屬的充分溝通協商,在取得他們同意后,寧守斌主任決定為患者進行ESD手術,并對手術中存在風險進行了評估,制定了內鏡手術失敗馬上進行外科手術補救的應急方案。
手術過程中寧守斌主任發(fā)現該患者部分病變與肌層有粘連,剝離非常困難,薄如蟬翼的結腸肌層在剝離過程中隨時可能穿孔,但整個手術團隊通過默契的配合和精準的內鏡操作技巧,一點一點將整個病變完整剝離下來,并將手術創(chuàng)面用鈦夾進行縫合。術后病理回報:病變?yōu)楦呒墑e腺瘤,側緣及垂直切緣切除干凈,手術獲得成功。
寧守斌主任介紹,對于部分乙狀結腸冗長或者術后出現腸粘連的患者,結腸鏡檢查往往變得非常困難,部分患者甚至無法完成全結腸檢查。本案患者考慮存在術后腸粘連,加上結腸肝曲特殊的解剖位置,使得普通結腸鏡無法取到病變標本,用氣囊輔助小腸鏡代替結腸鏡,可以將冗長的結腸利用外套管拉直并縮短,從而克服以上臨床難題。但目前應用氣囊輔助小腸鏡行結腸困難部位病變黏膜剝離治療,文獻中還鮮有記載,消化內科創(chuàng)新性應用該方法成功剝離結腸困難部位的癌前病變,為該類病變的治療提供了全新思路和一種切實可行的新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造福更多患者。